锦绣文学
繁体版

第1222节(2/4)

的分析。因为是第一次,没有任何的经验。所以我们工业部在我们计算的数据基础上,其实是选择了最保守的数据,才有了现在的计划。本来应该是超额完成的。”

梁焕奎在当大商人之前是从政的。

有很多从政经验,比谁都明白,作为一个官员绝对不能把话说得太满。一旦把话说得太满,到时候自己就没有台阶可下。

因此工业部制定工业计划的时候,他并没有把自己部门计算出来的数据上报。而是在制定计划的时候,缩减了计算的数据。按照计算数据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制定了计划。就是为了给自己留有余地。

但现在连这点都无法完成,所以梁焕奎才很着急。

“而且,总理,经过这两年,我认为我们制定计划有些太死了。”

“说说。”

“我们工业计划,大部分直属于工业部负责,其他的也都是各个部委负责。这样对于地方政府限制太大,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足。”

段勋没有直接回应。

其他一些内阁委员也是皱眉。如何对待地方政府,内阁不少人都是谨慎的。不说历史上地方政府做大,威胁中央的事情。

就说说清末。

清末的地方实力派是怎么做大的。其实是太平天国席卷全国之后,湘军开始做大。但他们真正的成为大气候,开始要求更多政治权利,是靠着洋务运动做大的。洋务运动的时候,那些地方实力派借着洋务的机会,在地方上实力是越来越大。

如果湘军崛起是靠着军功,那么洋务运动则是培养了大批的新兴地方实力派。

除了这个担心,段勋还有一个担心。

那就是一旦放开权力,地方政府为了谄媚中央,就会“吹泡泡”。不过梁焕奎说的也对,不能对于地方政府限制的太死。

要充分发动地方政府的“主观能动性”。要让他们互相竞争,给他们一些权力。

“梁部长,你仔细说说。”

“是。”

梁焕奎接着道:“总理,我举采矿行业的情况。目前中央收回了几乎所有的采矿产业。因此导致有些规
阅读本站,开启转码阅读模式无法显示小说内容
请在浏览器设置手动关闭转码功能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
阅读本站,开启转码阅读模式无法显示小说内容
请在浏览器设置手动关闭转码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