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绣文学
繁体版

第十二章薄弱(1/6)

  大明世祖正文卷第十二章薄弱抬起头,一个个的神龛如同列队一般,颇为显眼,一股浓厚的庄重感扑面而来。

  神龛没什么看头的,但朱谊汐看着上面那么多的帝王名讳,一时间颇为感慨。

  即使成为了帝王,也有三六九等之分。

  当然,这区分是随着时间和风气而变的。

  最典型的就是秦始皇,两千年间,名誉一直是属于毁誉参半的,与汉武帝等同,直到二十一世纪才登顶。

  而一本三国演义,让刘备名气大升,曹操名声激急坠,昔日的魏武帝成了二流皇帝。

  拿汉武帝来举例,历史上,一般喜欢开疆拓境土的王朝,对于汉武帝一般是正面的,而偏居一隅的王朝多是对于负面居多。

  如,唐朝正面评价,而宋朝则对汉武帝颇为批评,甚至蔑视为第二秦始皇。

  明朝则对此一半一半,赞赏其开疆拓土反击匈奴,对于其后半生穷兵黩武则口诛笔伐。

  宋仁宗被文人赞誉千年,谁又能知道其失去西北,被契丹勒索增加岁贡,三冗之弊在其任内愈演愈烈。

  如果说明亡于万历,那么北宋就应该亡于仁宗了。

  世风迁移,现如今的名誉什么的不管用。

  “名誉后人评,秦始皇被我挪入历代帝王庙中,这也代表着我这个皇帝的态度,从而影响到世风。”

  上了三炷香,朱谊汐随口吩咐道:“光个板子看着别扭,找人画些画像吧!”

  “帝王像!”

  既然有了历代帝王庙,那么历代帝王像自然也要安排上。

  同时,朱谊汐把这些帝王也当作是价值观的输出标志,自然也要安排些一本帝王志,以及名臣志。

  与如今的史书不同,作为后世人,对于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的去看,赞扬优点,贬斥其缺点。

  然后梳理经验,总结教训。

  虽然他明白,人类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会吸取教训,但万一有人呢?

  况且,这也是最佳的帝王书,传授给子女们最适合不过,但凡能吸取其中一二经验,就赚到了。

  “吩咐下去……”

  一旁的刘阿福忙不迭点头。

  待皇帝上了步辇,他又低头吩咐起来:“刚才的话都听到了,让内阁找些人编些那帝王志和名臣志。”

  “记着,
阅读本站,开启转码阅读模式无法显示小说内容
请在浏览器设置手动关闭转码功能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
阅读本站,开启转码阅读模式无法显示小说内容
请在浏览器设置手动关闭转码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