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绣文学
繁体版

0628【赵楷的潇洒日子】(1/5)

  北宋穿越指南初来贵宝地0628【赵楷的潇洒日子】济水蜿蜒东流,河面船帆如织。

  相起比码头上的繁忙,济南城内要冷清许多。

  朱铭站在城楼眺望一阵,忍不住问:“济南府城的廓坊户还剩多少?”

  令孤许回答:“两万出头。”

  朱铭听得沉默无语,比他想象中的人口更少。

  战乱和饥荒,老人很难撑过去,户均人口估计只有两三个,反正绝对不会超过四个。

  也就是说,济南作为山东的省城,城市内外居民仅剩七八万。

  张叔夜指着远方说:“济南城多次被贼寇围困,但只有一次被贼人攻破。每次无法破城,贼寇就劫掠郊外乡镇。附近的刘宏镇、孙耿镇、遥墙镇、回河镇……都被贼寇反复劫掠过五六次。去年虽然安置了大量流民,但这些乡镇还是人口稀缺。就连一些大地主,也招不足佃户,只能将自己的田产抛荒。”

  大地主能招到佃户才怪了,山东官府鼓励开垦,是个人都能分到土地。

  能种自家地,为啥要佃耕地主的?

  如今山东那些地主,都把佃户当成菩萨供着,生怕家里的佃户撂挑子不干了。他们之所以还能留住一些佃户,纯粹是靠以前借出的高利贷。

  但大明朝廷,已在重灾区域推开“减租减息运动”。

  日期太久的高利贷,官府根本不承认利息,等于鼓励贫农只归还本金。超过二十年的旧债,甚至连本金都不用还。利息过高的近期欠债,官府也定了最高息,超过的部分同样不认。

  省府州县各级官员,每个月都派出衙前吏,骑马坐船到乡下反复宣传政策。

  这些政策,越来越多农民知道。

  欠债农户都是一半佃耕债主家的地,另一半种官府给自己分的地,然后省吃俭用分期偿还祖祖辈辈欠下的钱。

  大地主由于缺乏佃农,没有能力违抗官府,只能捏着鼻子认了。

  一旦地主们逼迫太甚,佃户直接选择举家跑路。反正山东各府都在安置流民,跑去官府报道就能分到抛荒土地。

  “济南这边,是不是有个辛氏?”朱铭问道。

  张叔夜在济南为官多年,对这里非常熟悉:“是有一个辛氏,宋真宗年间迁来的,做过大理寺评事。祖孙四代皆出进士,在济南颇有名望。他们就住在东边的遥墙镇,那里几年时间遭贼寇掠了四
阅读本站,开启转码阅读模式无法显示小说内容
请在浏览器设置手动关闭转码功能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
阅读本站,开启转码阅读模式无法显示小说内容
请在浏览器设置手动关闭转码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