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绣文学
繁体版

1436、道士下山(三)(1/7)

  玄和的心识不敢对前辈真人的庙系过多观察,他将心念聚集于中央混洞-鼎灵祖师前辈庙系之上,双手捧着那道锦盒,将之举过头顶,在心中道:“弟子玄和,今将外来道士‘张果’搜集而来的天下道脉符奉上。

  请祖师验看。

  那张果称是受今时唐朝皇帝所托,希望能请动祖师真人出手,为唐皇排忧解难。

  他今在山下等候祖师回话。”

  玄和心念消止,他捧在手中的锦盒亦在同时从手中消失。

  这时候,三个女子交谈的声音传入玄和的心神间,她们声线空灵,声音似是从遥遥天边传来。

  “而今本就是欲将闾山根脉与天地气脉相连,这位唐朝皇帝这样诚心,费尽周章满足师父的要求,我们不妨有所回应,与之进一步接触,时机成熟之时,可借李唐皇脉牵连闾山根脉,使闾山重现人间。

  鼎灵师叔觉得如何?”

  “今执掌李唐权柄的皇帝,应是玄宗皇帝罢?

  这位皇帝执政早期,确实英明决断,只可惜他活得太久,老来行事越发昏聩,败坏光了从前的积累,唐朝由盛转衰,自他而始。

  闾山可以援手玄宗皇帝,但却不能与李唐皇脉走得太近,以免届时与之因果牵连过甚。”

  “明初之时,我作朱明皇朝国师。

  彼时即因与朱明皇脉牵连过甚,以至‘三清之足’无意间得到诸多因果哺育,有‘幽而复明’之相。

  当时只得令闾山隐于世外,不再沾染红尘因果。

  是以,我今时觉得,闾山不必与李唐皇脉产生勾连,此举有致三清之足加速复苏的可能。

  但闾山道可以帮助玄宗皇帝一二,与李唐皇脉若即若离即可。”

  “闾山不出世,师父如何能知我们的影踪在于何处?

  我们所做这种种,不尽是为了找到师父吗?”

  “在这一点上,我不能同意师叔所说,更同意师妹所言。我们可以致真闾山出世,唯有如此,师父方能知道我们还存在于这世间,只是隐于天地光阴之外,不能显出影迹。

  我们只需对门下弟子设下种种禁制,令他们不到某个层次,便不能涉足尘世,以此则能减少世间因果对三清之足的哺育,不至加速三清之足的复苏。”

  三女的议论声逐渐变得有些激烈。

  她们言辞议论的核心,围绕着
阅读本站,开启转码阅读模式无法显示小说内容
请在浏览器设置手动关闭转码功能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
阅读本站,开启转码阅读模式无法显示小说内容
请在浏览器设置手动关闭转码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