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绣文学
繁体版

第二章:蛛网盘丝!(1/9)

  永徽。

  徽,美好之意。

  在太宗皇帝创建贞观盛世之后,大唐将永远美好,这是君臣共同的愿望。

  从某种意义上,这不是李治这个天子的永徽,而是贞观旧臣的永徽,李世民所留下的文臣武将,并不觉得这是一个新的时代,属于李治的新时代。

  在无数人心中,这依旧是贞观之世!

  只是太宗皇帝不在了。

  事实同样如此,长孙无忌、洛玄凌、李绩、褚遂良,还有许多人,并不需要李治做什么,无数大臣沿着贞观之政所开辟的大道,继续向前,大唐依旧鼎盛,且越来越鼎盛。

  在永徽三年时,诸王、诸公再次派来使者觐见李治,这代表着大唐天子的权威,依旧不曾丧失,李治心中对自己的兄弟,尤其是这些年愈发强势的燕王李恪的担忧,也略微放下了一些。

  朝堂中,君臣间似是相得,朝野也似是和睦。

  但在这一片美好之中,有心人却已经看到了有汹涌的风暴在酝酿。

  一个帝国的中心便是政治,强大的君王首要之务,便是维持政治中心的稳定,使群臣不汲汲于争权夺利,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如果将精力用在斗争上,那治政便会出现问题。

  而此刻的大唐政治,便处于极度的不稳定之中。

  内廷不稳,外廷也不稳。

  皇后无子,是第一不稳;皇帝宠妃有夺后位之心,是第二不稳;皇后德不配位,是第三不稳;武曌能力太强,是第四不稳。

  若要使内廷安稳,只有两条路,其一,废皇后,立武曌;其二,为皇后继子,天子与皇后以后和睦相处,断绝不轨之心,而后杀武曌和萧淑妃。

  至于外廷不稳,便应在长孙无忌身上,应在李世民安排的托孤重臣中。

  洛玄凌,乃是武将,从不曾在三省六部任职,对政事自然是没有什么发表意见的余地。

  李绩,能打仗,打大仗,但却不能成为一派领袖,根本就承担不起对抗制衡长孙无忌的重任。

  最大的问题出在长孙无忌身上,他能力自然是极强的,凌烟阁中位列第二,也足以证明他,他在贞观朝,历任三省六部,几乎没有出过什么大的差错。

  但这个人有一個大问题,这个大问题就让他和房玄龄、杜如晦这种顶级宰相,彻底拉开了差距,那就是小心眼和记仇。

  小心眼
阅读本站,开启转码阅读模式无法显示小说内容
请在浏览器设置手动关闭转码功能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
阅读本站,开启转码阅读模式无法显示小说内容
请在浏览器设置手动关闭转码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