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绣文学
繁体版

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引(1/3)

  横刀十六国正文卷第四百六十七章西引“一一得一,二二得四……这是?”王猛一脸惊讶的盯着李跃递来的表录。

  “此乃算法口诀!”李跃得意道。

  既然决定大兴文教,就要把该弄得东西都弄出来。

  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,李跃连元素周期表都准备写下来……

  “这是三字经,勘合之后,一同发布天下,教百姓习之。”李跃又递过去一份。

  寻常百姓常用口语字体也就那么千把字,三字经绰绰有余,可惜李跃记的不全,又让文学馆的人补充了一些。

  秦始皇车同轨,书同文,奠定了华夏的根基。

  如今梁国治下,诸族庞杂,羌语、匈奴语、鲜卑语互相混杂,加上地方俚语,交流起来,非常不方便。

  所以李跃弄出一套基于三字经的普通话,推行全国。

  要同化一个族群,必先同化其语言,然后断其风俗,两代之后,也就融入华夏了。

  至于算法口诀,则是李跃的私心。

  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,梁国能不能突破王朝周期律的宿命,其实就在这上面。

  数性至纯,一就是一,二就是二,推广数学,等于间接重塑华夏文明的骨架。

  其实汉魏以来,不缺惊才绝艳之辈,汉朝的张苍、耿寿昌、张衡、许慎、崔瑗、郑玄,曹魏的刘徽,在数学上都极有建树。

  没有玄学儒学,人照样活,没有数学,一个国家根本运行不下去,一年收支预算多少,国中丁口几何,田地清丈,都要用到数学。

  “陛下此举功在千秋!”王猛自然能看出其中的深意。

  君子六艺,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,很多大儒都精通算学。

  “功在千秋,亦利在当下!朕准备设算学堂,与尚武堂、工学堂、医学堂并列,然后寻访遗落民间孤本,编纂成册,传于后世。”李跃笑道。

  春秋战国,百家争鸣,算学、儒学、兵法都起源于那个时代。

  秦汉之所以强大,本质原因都是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思想传承。

  就像文艺复兴,奠定了西方现代世界的基础一样。

  秦汉时代的士人精英,能文能武,真正做到了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而到了魏晋,士族越发腐朽堕落,其原因便是思想和精神出了问题。

  学术上更无成就,
阅读本站,开启转码阅读模式无法显示小说内容
请在浏览器设置手动关闭转码功能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
阅读本站,开启转码阅读模式无法显示小说内容
请在浏览器设置手动关闭转码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