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绣文学
繁体版

第370节(1/5)

  这是实话。

  虽然来这里的目的明确,但沈飞其实也是有些紧张的。

  如同武林当中的泰山北斗一样,燕京大学和青华大学在大夏的名气摆在那里,哪怕是沈飞,也有些紧张的。

  说实话。

  在沈飞的心里,燕京大学才是大夏第一的大学。

  想当年,光绪帝颁布《明定国是》诏书,变法开始。

  随后,光绪帝批准了梁起超代为起草的《奏拟京师大学堂》。

  七月三日,在孙家定的主持下京师大学堂在燕京正式成立。

  变法仅维持百日就以失败而告终,但是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。

  期间经过发展,到了一九一零年,京师大学堂开班分科大学,开经科、文科、法政科、商科、格致科(理科)、工科、农科,一共七科。

  设十三学门,分别是经科的诗经、周礼、春秋左传,文科的大夏、大夏史学,法政科的政治、法学,商科的银行保险,格致科的地质、化学,工科的土木、矿冶,农科的农学,大夏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终于初具规模。

  到了一九一二年夏天,京师大学堂更名为燕京大学校,冠以“国立”,成为大夏历史上第一所国立大学,严付出任校长。

  这以后的一九一七年,蔡原培出任燕京大学校长。

  他是燕京大学历史上的最为著名的一位校长,他任职期间是燕京大学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,学校的兼容并包、自由的精神由此形成。

  他聘请了很多著名学者,同时推行教授治校。

  他的理念是倡导教育独立,官僚政客不应该干涉教育。

  蔡原培在燕京大学设立文、理、法三科研究所,培养研究生。

  这是大夏高校最早的研究所。

  第二年,他创立《燕京大学月报》,为大夏最早的大学学报。

  抗战期间,燕京大学奉令南迁至湘南,与青华大学、津门的私立楠开大学组成国立湘南临时大学,后来更名为西南联大。

  在抗战胜利之后,学校在原有文、理、法三个学院和一个文科研究所的基础上,又先后增设了医、工、农三个学院,系科设置更加齐全。学生人数、校舍面积也有所增加。

  时至今日,燕京大学已经成为了国内最为知名的重点大学之一。

  纵观大夏高校的发展历史,基
阅读本站,开启转码阅读模式无法显示小说内容
请在浏览器设置手动关闭转码功能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
阅读本站,开启转码阅读模式无法显示小说内容
请在浏览器设置手动关闭转码功能